我們所設計之歷奇課程 :
一、二、 三 級歷奇課程 . 海陸求生挑戰 . Running Man / Amazing Race 團隊任務 .
親子歷奇 . Wild Kids . 海上/野外求生挑戰 .
[歷奇教育與歷史] 什麼是”歷奇”?
歷奇 — 是由 “Adventure” 一字而來, 意思有新鮮和與別不同的體驗。 歷奇活動是根據“歷奇為本輔導”的一種教學 / 活動 / 輔導模式, 透過一些虛擬的境況令人明白遊戲背後可以帶出很多意念和訊息,在整個歷奇當中在互助、互信、溝通和協商下重拾個人的信心!
歷奇活動的成效好像一面鏡子, 能誠實地反映人的能力、優點和缺點, 教練只需在活動過程中帶出各人行為和表現, 便成了各人自我反省有力的工具, 只要細心加上生活的對比,參加者或許能即時頓悟, 讓生命更上一層樓。 這就是歷奇遊戲和活動其中帶給我們最大的裨益。
團隊培訓的宗旨
我們相信在歡愉的氣氛能幫助拉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減少自我防衛。
這樣便能夠讓我們的心靈上有更多空間認識自己的潛能和限制,更能幫助我們與人維繫和諧的關係,明白別人的需要。
員工安好自在,人和並存,這些元素正是促進公司生產力的重要燃料。
歷奇活動正是透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參加者突破自我界限,建立信心、互相信任和鼓勵。
過程增資和提高團隊精神。
「歷奇為本輔導」及「體驗式學習」
讓參加者完全投入參與,從中學習及成長。 透過「計劃、實踐、反思、應用」的學習過程, 從各項野外活動及訓練, 充分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合作及尊重的重要, 同時亦對自己有更清晰的了解, 對學生們、年青人及在職人士都有著重大意義, 使參加者重返大自然,認識自我、改善人際關係, 增加溝通及信任, 增強自信、解決問題及面對逆境的能力, 認識團隊精神之重要,重新了解人生價值觀, 當中提出反思並加以應用。
歷奇(Adventure) 活動
應用在青年人的成長訓練可追溯至柏拉圖(Plato)。他認為 “Exposure to physical risks taught one certain virtues about the self that could not be learned elsewhere”。 但直至十九世紀初 William James 才正式把它應用到教育方面。 他有感於人在困苦的情況下, 尤其在戰爭與災難期間,除經歷悲慘的一面外, 還不時顯現出人性堅強的一面, 展示守望相助和熱愛生命和理想的精神。 故此,他相信危機 (risk) 及體能的挑戰 (physical challenges) , 最終可為青年人營造有意義的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近代歷奇教育的啟導者Kurt Hahn (1886 – 1974), 他從大戰期間,被德軍擊沈的英國船艦的生還者中觀察到。 海員遇到危難時,年青力壯的一群,很輕易便放棄求生的意志,反而年長的較能在逆境中堅持下去,得以生還。 當時青年人的態度與能力上的不足叫他慨嘆,於是激發了他在1933 年在英國發展了一套提供給海員在怒海求生的訓練, 這些更成為了他後來在1941年創立的 外展訓練學校 (Outward Bound School) 時所編寫的基本課程。 Kurt Hahn推動的歷奇及野外活動,經過不同的專家學者、戶外活動機構等不斷實踐和研究,現今已經發展成為有相當深度的活動,由一些有歷險成份的康樂旅遊,演變為預防及治療青少年問題的良方。 歷奇活動是以體驗式學習法為基礎, 參加者透過實踐 “Learning by doing” 汲取經驗, 從而得到「增值」,改變人的質素,達至成長。 根據美國一九七一年的實驗計劃Project Adventure的事後評估報告, 他們都確定了歷奇活動, 對提升參加者的「自我概念」有幫助。 故此,近年常被應用於個人或團隊訓練,促進參加者之學習與成長。 傳統的歷奇教育活動模式,多以户外活動為主,例如攀岩、繩網等。 現時這類活動仍是主項目,但其他類形之活動, 如音樂、舞蹈、戲劇及美術等, 也可以組合成具挑戰和教育效果之歷奇教育活動, 給予參加者,豐富而有激勵作用的處境與經歷。 故此,應用歷奇活動的導師,在設計活動時需要理解其基本概念, 不單使參加者有一些靈活、有趣、開心、好玩、富挑戰性的經驗, 還要包括以下的元素:
1. 參加者並不是一個觀察者,他需要身體力行,而所獲得的經驗,不止於提供嘗試機會,而是應該包括了身體、心靈、情感及精神上的直接參與,從中汲取多元化的綜合經驗。
2. 活動必須富有挑戰性,能切合「歷奇」意念,既包含「冒險」及「奇遇」的意思,有一定難度,且須在充滿危機感覺 (perceived risk) 的情境中進行。進行過程能給予參加者有別於慣常生活的模式。如野外歷奇活動常利用大自然,給城市人感受陌生而新鮮的環境,增加刺激,進而使參加者產生新感受和思維,跳出既有的框框。
3. 著重建立有支援氣氛及互相回饋的機制──活動多數以小組及團隊形式進行,除了為參加者提供一個安全及互相支援的環境外,亦會讓組員有機會互相學習與人相處及溝通之道,以促進個人的成長。
4. 活動的設計難度以漸進式為主──一般以參加者的能力、成長需要及困難所在為基準,然後為他們「度身訂造」不同難度的訓練,目的是加強他們的信心和接納自己,做到提升「有能感」,然後把經驗帶回日常生活裡加以應用。
5. 轉變的契機在於活動後的經驗分享、討論和解說──反省是經驗式學習過程內的重要環節。活動後的討論可協助參加者整理經驗、啟發他把所學到的轉化到真實生活裡。 總括來說,在歷奇教育中,個人的參與及經歷至為重要。其特點是當人面對挑戰或危機的時候,經常會帶來一連串的反省。在隊員彼此支援的氣氛下,我們會更容易接納自己,衝出困境,再尋找新的突破。